华侨港澳台联考培训学校 >
学习资讯 >
北京联考中国港澳台联考学校:华侨生父母注意!2025年“黄金5年”规划表,如何计算海外居留时间?
2025-04-29阅读:19次
一、核心规则:
掌握居留时间的“3个关键数字”
根据教育部2025年最新政策,华侨生联考中“海外居留时间”的认定标准如下:
01
自然年计算法
以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完整年度,居住时间无需连续,但需满足累计天数要求。
02
居留资格及对应天数要求
考生本人:
1.长期/永久居留权:连续2个自然年,累计不少于540天(18个月);且在报名前2年内(即2023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居留不少于540天。
2.合法居留资格:连续5个自然年,累计不少于900天(30个月);且在报名前5年内(即2020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居留不少于900天。
父母一方:
1.长期/永久居留权:连续2个自然年,累计不少于540天。
2.合法居留资格:连续5个自然年,累计不少于900天。
父母一方的居留时间无报名前时间窗口限制,但需提供连续居留记录。
03
天数计算标准
1个月按30天计算,不足整月按实际天数计算。
以出入境记录为准,通过海关出入境章或公安部门《出入境记录查询结果》核算。
二、4步实操计算法(附案例)
步骤1:确定计算周期
考生本人:
1.长期/永久居留权:选择连续2个自然年(如2023年和2024年)。
2.合法居留资格:选择连续5个自然年(如2020年至2024年)。
父母一方:
1.任意连续2年或5年(如2018年至2019年或2019年至2023年)。
步骤2:统计累计天数
公式:
总天数 = Σ(每年实际居住天数) - 短期离境天数(单次离境超过30天的部分需扣除)
示例:
考生B持马来西亚第二家园签证(10年有效期),2020年至2024年累计居住900天,但其中2022年回国3次(每次15天),实际有效天数 = 900 - 45 = 855天,仍符合5年合法居留要求。
步骤3:排除无效时间段
不计入居留的情况:
1.出国留学、因公工作(如美国F-1签证、德国工作签证)。
2.单次离境超过30天的部分(如2024年1月1日至2月5日离境,超出30天的5天需扣除)。
步骤4:验证材料完整性
必交材料:
1.经公证的出入境记录(含所有出入境时间、地点)。
2.父母一方居留权认证书(需注明连续居留时间)。
三、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
误区1:自然年必须连续居住
真相:允许跨年累计,如2023年居住180天,2024年居住360天,总计540天,符合要求。
风险:若2023年仅居住90天,2024年需补足450天,否则不达标。
误区2:父母居留时间可叠加
真相:父母双方居留时间不可叠加,仅计算一方。
案例:父亲居留2年累计500天,母亲居留2年累计540天,考生仍需以母亲身份报考。
误区3:假期回国不影响计算
真相:寒暑假回国需扣除天数(如每年回国30天,5年累计扣除150天)。
四、特殊情形处理方案
情形1:中途变更居留类型
示例:前3年持合法居留权,后2年转为长期居留权。
处理:分开计算,合法居留期累计天数 + 长期居留期天数 ≥ 900天即可。
情形2:护照更换导致记录缺失
解决方案:
1.提供新旧护照出入境记录;
2.办理《出入境记录查询结果》补录(需到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申请)。
情形3:疫情期间滞留
政策:隔离期可扣除,但需提供政府隔离通知(如2022年上海封控3个月,可扣90天)。
五、2025年政策新变化
1.动态核查机制:联招办联合公安部核查出入境记录,虚假材料将直接取消资格。
2.材料升级:海牙认证需附加翻译公证件,非建交国家需通过第三国认证。
3.新增豁免条款:华侨生父母一方通过“人才引进计划”获得居留权,可放宽至连续3年累计18个月。
六、行动清单:
3步完成居留时间自查
01
查签证类型
确认是否为长期/永久居留权(标注“Permanent Resident”)。
02
算有效天数
用Excel表格逐月统计出入境日期,扣除离境天数。
03
预审材料
登录“中国侨网”提交电子材料,获取预审报告(免费)。
想了解更多联考冲刺计划,可以添加李老师咨询详情,或者电话咨询:18612089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