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报考资格与身份门槛
港籍生:持有香港身份证(含临时身份证)的学生,包括18岁前通过受养人签证获得身份的非永居学生。
非港籍生:通常只能以“自修生”身份报考,需满足特定条件(如曾应考DSE或同等考试、考试当年1月1日已年满19岁等)。
2. 升学路径与选择广度
港籍生:“一国两制”的升学福利,拥有三大升学通道:
香港本地:享受教资会资助,录取名额占比高(约60%),学费较低。
内地名校:持香港永居身份+回乡证的学生可通过DSE成绩免试申请内地145所高校(含清华、北大),最低录取标准为“3科及格+公民科达标”。
海外名校:全球超300所大学认可DSE成绩,DSE英语成绩可替代雅思/托福。
非港籍生:升学选择相对受限
无法通过DSE成绩申请内地高校,需满足香港永居/非永居+回乡证+应届DSE考生
申请香港高校时,走“非本地生通道”(Non-JUPAS),与全球考生竞争约20%的学额(2024/25学年起提升至40%),竞争更激烈,录取分数要求通常更高。
申请海外高校(与港籍生此路径基本相同)。
3. 录取难度与竞争压力
香港高校录取率对比:
港籍生通过JUPAS申请港八大,2025年报名人数有43269名,录取率达到28.56%。
非港籍生通过Non-JUPAS申请,与各地的高考状元以及国际学校学生竞争,实际录取率很低。
录取分数差异:
港校在录取非港籍学生时,通常要求比本地生高3-5分。例如香港理工大学招收香港本地生的最低分数线在23分左右,而招收非本地学生则要求5科最少达到26分才有可能被录取。
4. 教育成本与经济效益
学费对比(以2024/2025学年港八大普通本科课程为例):

结论:非本地生的学费差不多是港籍生的3-4倍。四年本科下来,非本地生的学费支出可能高出超过40万港币。

1. 政策导向:资源优先保障本地居民
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资助的学位主要面向本地生,旨在优先保障港籍学生的升学权益。这种政策导向是基于香港特区政府对本地居民的教育责任和资源分配原则。
2. 身份红利:香港身份的教育附加值
香港身份在教育领域带来的巨大附加值,是其核心优势之一。拥有香港身份,意味着孩子可以享受到香港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完善的教育体系。JUPAS和Non-JUPAS两个申请系统本质上是区分本地生和非本地生的重要机制,直接导致了录取名额和分数线的巨大差异。这种制度设计确保香港本地学生能够获得大部分教育资源,特别是在政府资助的学士学位课程中。

给港籍生的建议
1. 务必办好回乡证:这是解锁内地145所高校免试招生通道的关键。如果希望通过DSE成绩报读内地高校,需提前规划取得回乡证。
2. 善用JUPAS通道:把握本地生录取名额和学费优势。JUPAS允许合并两年DSE最佳成绩进行申请,提升录取机会。
3. 可考虑“DSE+内地高考”双轨并行:增加选择性和升学路径。
给非港籍的建议
1.明确目标:
如果目标是海外名校:DSE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需重视英语,DSE英语相当雅思6.0-6.5)。
如果目标是香港名校:需清醒认识到作为非本地生将面临的更激烈竞争、更高分数要求和更高昂学费。
2.长期规划:
若希望孩子享受港籍生待遇,家庭需提前规划香港身份(如通过优才、专才、高才通等计划)。请注意通常需要约7年时间才能获得香港永居身份和回乡证。
3.评估自身:
英语能力强、有偏科的学生在DSE中可能更有优势。DSE理科难度低于高考,但需适应全英文或繁体字教材。
